第12章 解馋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。
翁晓晓摆摆手,“先不说扣除的事情,活下去再说。”
德宝见翁晓晓的穿着也一般,知道这个钱对她来说必然也很重要,站起身又道过谢,“兄弟,你把钱给了我们,回去能交差吗?”少了这么多钱,怕是要挨一顿揍吧。
“少吃几顿肉也没什么,这是咱们三个的缘分,换了别人偷我东西,少不得要打一架的。我得回去做饭了,你们也去忙吧,明天到秀水胡同找我,我叫翁晓。”
“我是德宝,妹妹康宝,我们明天一定早点过去。”
“我在家等着你们。”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第一批蜜枣已经卖的差不多了,第二批在晾制中,但是枣子有限,这生意维持不了很久的。若想不出别的生意,到时候给德宝一点本钱,就让他做个走街串巷的小货郎,都要自食其力地活着。
......
没买到肉,饭总是要吃的,饿了也就不计较太多了。
天冷,翁氏没下床,心情虽然不错,但是精神却越发差了,连半碗面条都没吃完。
“娘,你想吃点啥?”现在有钱了,总要让翁氏吃点好的,过得舒服些。
“有面条吃就挺好,别乱花钱,娘帮不上什么,得给你多留点银子傍身。”
翁晓晓拉住翁氏的手,“娘,我能挣钱了,别担心。喜欢桂花糕,还是枣泥糕?”
“都好,听着就好吃呢。”仿佛糕点已经吃到了嘴里,翁氏舔了舔嘴唇。
舔嘴唇是本能,这是想吃,翁晓晓难过地别开了头。
先把德宝明日要卖的枣子准备出来,翁晓晓才坐到桌子旁继续写话本子。有了好的开头,她要趁热打铁,把“双剑客”这个笔名发扬光大,有几本书在售,银钱上已经完全不用担心了。
......
听到陆耀文回来,翁晓晓忙把他的那一半分成送了过去。
收到十两银子,陆耀文内心很激动,有了这钱,他可以添几本书,还可以买件新棉衣了,“多谢,为师托你的福了。”
手里有钱,谁不高兴?翁晓晓笑眉笑眼,“先生,我们这算相互成就,谁也离不开谁,没准下个月,我们就直接分银票了呢!”
“好,多多益善。”陆耀文高兴,话也就多了些,“晚上伙食改善改善?”
“先生,我也是这么想的,只不过,买肉的时候丢了钱袋,”翁晓晓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,现在熟悉了,俩人真有了师徒情谊,说话也自在。
都不是铁石心肠的人,少吃一顿肉就能让兄妹俩穿件棉衣,没什么好抱怨的。
“安得广夏千万间,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......”陆耀文念完连连摇头。
“先生若当了官,定能为百姓做些好事的。”
陆耀文苦笑,“翁晓,多读书是好的,读到我这一步也只有往前走,可是,即便考中了进士,也只是名头好听,离做官还远着呢。”
此时原首辅还在位,领着头卖官鬻爵,中了进士,拿不出钱财,可能还真做不了官。除非,考进前十名,直接进翰林院,才不愁分配。
“先生,我整日在市井乱窜,听的消息不少,无论如何您一定不要站在首辅那边,”翁晓晓压低声音,“都说首辅功高盖主,等太子登基,怕是不会容他。”
关键是男主不会容他,他们之间有血海深仇,现在的首辅就是踩着男主一家的鲜血爬上去的。
陆耀文愣了愣,再次对翁晓晓刮目相看起来,这可不是一个寻常小孩子会关注的问题。“翁晓,等有钱了,你就进学堂好好念书吧,你将来的成就肯定比我高。”
翁晓晓挠挠头,咋扯到科举上了,她没这上进心啊!
“这......啊......我觉得现在挺好的。”
“我教不了你许久,等春闱过后,不论去哪儿,都会搬离这里的。”
“先生......”
“不急着做决定,我又不是立刻就走,刚才跟我说的话,再不可对旁人说起,那不是我们能议论的,京城锦衣卫的耳目众多。”
翁晓晓点点头,陆耀文也不是只会掉书袋的呆子,知进退。
“后日有个文会,你可愿意跟我去长长见识?”
这机会可难得,凭着自己的身份是无缘这种集会的,正好去领略一下古代文人的风采。
原书中的几个主人翁都是国子监的学生,她记得书中没提到过什么文会,可能他们的水平不屑于参加这类的聚会吧。
“多谢先生,我愿意去的,就当作先生的小书童吧。”弯腰作揖下去。
“我没有拉你做门面的意思。”陆耀文怕翁晓晓误会。
“呵呵,没关系啊,即便是真的,我也不介意。”
见翁晓晓笑得赤诚,陆耀文也就不再说什么,只是心里对这个学生越发看重。
......
陆耀文想吃好的,翁晓晓也忍不住了,回屋拿了一角碎银子,去买了些肉,还顺带给翁氏带了一包易消化的枣泥山药糕。
炼完油渣,院子里已经是香飘四溢,陆耀文用了最大的忍耐力,才压制馋虫,没出来看个究竟。
“先生,开饭了,骨头汤,油渣饼。”
“你手艺不错啊,闻着就香。”
翁晓晓知道文人最重颜面,断不会为了一口吃食,折了面子,“闻着香,吃着更香,先生慢用,我早就忍不住了,吃饭饭喽。”说完,一溜风跑走了。
看着跳脱的翁晓晓,陆耀文笑了。
没了外人,但还是斯斯文文去净了手才坐下,只不过今日吃饭的速度比往常快多了,一口紧着一口的。
给翁氏端了碗有碎肉的汤,泡了一小块饼。
翁晓晓她自己早在油渣温热的时候,就吃了一些解馋,这会儿吃起饼来便不紧不慢了,细细品味着。
骨头汤里加了萝卜,很应季的食物,吃起来又香又暖和。
改善伙食,自然没忘了陈家四口,给他们留了一大碗。很少见点荤腥,陈婶儿说了好些感激的话。

sitemap